<ins id="d15j5"></ins>
<ins id="d15j5"><noframes id="d15j5"><cite id="d15j5"></cite>
<ins id="d15j5"><th id="d15j5"><ins id="d15j5"></ins></th></ins><cite id="d15j5"><span id="d15j5"></span></cite>
<var id="d15j5"><span id="d15j5"><var id="d15j5"></var></span></var>
<ins id="d15j5"></ins><ins id="d15j5"></ins>
<cite id="d15j5"><noframes id="d15j5"><cite id="d15j5"></cite>
<ins id="d15j5"></ins><ins id="d15j5"><noframes id="d15j5"><cite id="d15j5"></cite>
首頁 > 匯評 > 正文

新增貸款“補血”實體經濟超萬億 新基建或成下階段投放重點

2020-03-13 10:41:24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2月,是歷史性的非常時刻,中國央行的金融數據成了全球性關注的經濟運行測溫器之一。

3月11日,央行發布金融統計數據顯示,即使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月的信貸投放量依然保持同比增長的趨勢,對實體經濟貸款有顯著增長。數據顯示,當月人民幣貸款增加9057億元,同比多增199億元;不過,社會融資規模增量則出現小幅度下行,2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8554億元,比上年同期少1111億元。

分結構來看,雖然今年2月的信貸投放總體保持增長趨勢,但結構則出現明顯變化:住戶部門貸款大幅度減少4133億元,創下2008年以來最大凈減少;對實體經濟的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1.13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近3000億元。

另值得注意的是,M0、M1、M2增速都出現了回升。其中M0增速回升和疫情影響下現金仍在居民、未存入銀行有關;M2增速回升則主要是受人民幣信貸增加帶來的派生存款增加、央行再貸款以及債券市場為企業提供流動性,以及財政存款少增影響。

對公零售冰火兩重天

與對公信貸的火爆相比,2月的零售貸款可謂慘淡。

數據顯示,2月以消費貸款為主的短期貸款減少4504億元,以按揭貸款為主的中長期貸款增加371億元;企(事)業單位短期貸款增加6549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4157億元,票據融資增加634億元。

天風證券首席銀行業分析師廖志明認為,2月對公信貸保持增長的原因,一是3000億疫情專項再貸款投放較快,二是銀行對受疫情影響大的企業貸款展期,三是防疫相關信貸加快投放,政策行料發力,四是疫情導致部分企業資金壓力增大,有授信的企業增加提款。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的多位銀行從業者都表示,2月對公貸款受到央行再貸款、鼓勵信貸投放、加強支持中小微企業等政策影響,加上去年2月是春節,因此比去年同期有所增長,但是零售貸款則慘不忍睹。“消費場景冰凍、售樓處關閉,不管是短期消費貸款還是按揭貸款,都受到極大影響。”福建地區某農商行零售業務部總經理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從我們的調查來看,珠三角地區受到疫情影響嚴重的是中小制造業和服務業,其中中小制造業主要是全員復工和上游原材料引入問題,不存在流動性問題。商貿服務業則主要是流動性受到極大影響,線下不開工,沒有收入,上面收租也受到影響。我們對受到影響且財務表現一直較好的企業很多都給予了展期和優惠利率,主要是流動性支持,防止企業出現資金斷裂,短期貸款也就增多。”珠三角地區某國有大行支行行長表示。

中國銀行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本次疫情發生以來,銀行業金融機構積極對接疫情防控企業融資需求,加大信貸投放。截至3月3日中午12點,各銀行業金融機構合計信貸支持超過12543億元。

在社會融資規模方面,委托貸款、信托貸款、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等非標業務依然被嚴控,但直接融資比例卻明顯上升。其中,企業債券凈融資3860億元,同比多2985億元,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449億元,同比多330億元,而政府債券凈融資則同比少2523億元;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在疫情期間,一行兩會等金融監管機構都系統優化工作流程,提高發行效率,通過債券和股票為企業提供資金支持。同時,較低利率疫情防控債的發放,降低了企業融資成本,也為后續的復產復工提供了資金籌備。

新基建或成下階段投放重點

受新冠疫情影響,全球多個國家開啟降息模式。

3月2日,美聯儲盤中宣布為應對新冠疫情帶來的經濟威脅,緊急降息50基點;3月3日,澳大利亞聯邦儲備銀行宣布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經濟影響,將利率下調至0.5%,創下歷史新低;英國央行也于當地時間3月11日宣布,緊急降息50基點至0.25%,為歷史最低水平;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也表示,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歐洲有面臨像2008年危機的風險,歐盟領導人現在需要采取緊急措施,歐洲央行也將研究所有可能的政策工具。此前,中國一年期LPR報價下調10BP,五年期LPR報價下調5BP。

不過,隨著新冠疫情全球流行趨勢加劇,也有分析師開始擔心疫情對國際經濟形成沖擊,進而影響到中國經濟,尤其是出口部分。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唐建偉團隊認為,2月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減少較多,達3961億元。對于過去一段時期的數據規律研判,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的增減,往往與進出口貿易的金額有較為密切的走勢相關。當疫情逐漸向全球蔓延,國內進出口貿易已經受到比較明顯的沖擊。

那么,隨著全球對經濟衰退憂慮的加劇,中國央行是否會跟隨降息?貨幣政策會有什么樣的變化?

多位接受采訪的經濟分析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隨著全球降息和主要國家國債收益率下跌,中美利差再度拉開,加上2月CPI數據較平穩,這為我國貨幣政策打開空間。3月12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也指出抓緊出臺普惠金融定向降準措施,并額外加大對股份制銀行降準力度。

而在貸款利率下調后,近期市場上有關存款基準利率是否做調整的爭論較多。同時,央行印發了《中國人民銀行關于加強存款利率管理的通知》,表示部分銀行的結構性存款保底收益率明顯高于一般性存款利率、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檔計息產品違規,都應該予以規范。而這也意味著未來市場上結構性存款產品利率將出現下行,靠檔計息產品則可能被叫停,這也有利于銀行負債端成本的下行。

除貨幣政策外,針對疫情的影響,各省都陸續出臺了相關投資計劃。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多省發改委官網發現,隨著各地重點工程的復工及一批2020年省級重點項目名單的下發,投資體量累計超過40萬億元,而2020年度計劃完成投資也超過3.5萬億元,而項目構成上除傳統的“鐵公基”之外,還包括新基建、5G、大數據等科技項目。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預計下一階段信貸投放的主力會在大基建上。貨幣政策則會在擴總量的同時發揮好結構性政策工具的作用,進一步加大對復工復產和制造業、新基建、民營、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并釋放LPR改革潛力,適時適度下調存款基準利率,切實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

關鍵詞: 新增貸 實體經濟 新基建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

久艹在线视频26,北京星海钢琴老网站,日韩主播精品视频在线,天天干天天射天天操一区
<ins id="d15j5"></ins>
<ins id="d15j5"><noframes id="d15j5"><cite id="d15j5"></cite>
<ins id="d15j5"><th id="d15j5"><ins id="d15j5"></ins></th></ins><cite id="d15j5"><span id="d15j5"></span></cite>
<var id="d15j5"><span id="d15j5"><var id="d15j5"></var></span></var>
<ins id="d15j5"></ins><ins id="d15j5"></ins>
<cite id="d15j5"><noframes id="d15j5"><cite id="d15j5"></cite>
<ins id="d15j5"></ins><ins id="d15j5"><noframes id="d15j5"><cite id="d15j5"></cite>